浙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朱军在圆桌会上发言 记者 施雄风 摄
11月30日,以“金融支持开发区链动长三角——链长制的浙江实践”为主题的天目圆桌会召开,来自浙江省商务厅以及金融行业、杭州市部分开发区的领导、专家走进浙报集团天目演播厅,共话如何进一步发挥“链长制”与金融的作用,做好开发区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作,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链长制”打通产业链淤点堵点
浙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朱军介绍了浙江开发区“链长制”探索与整合提升的总体情况。2008年以来,浙江先后开展了三轮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形成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的开发区3家,超1000亿元的开发区15家;浙江省开发区以约7%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近40%的税收收入、近50%的进出口额、60%多的实际外资和近7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在2019年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比中,浙江省进入全国前20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3家,居全国第二位;进入利用外资前10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2家,居全国第一位。
正是在整合提升中,浙江运用改革思维和办法,率先在全国推出 “链长制”,由各地开发区所在地党政主要领导担任“链长”,承担谋划、统筹、推进和督促等职责。
“‘链长制’是一种要素保障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将行政资源、财政资源、社会资本、空间资源、人才资源等资源要素向开发区倾斜。”朱军表示,“链长制”创新产业链招商引资方式,推动产业链重点项目开工,破解产业链融资难等问题,让产业发展取得了极大成效。
2019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实施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当年该产业链实现产值290亿元,较2018年提升9.9%。朱军认为,要继续通过“链长制”工作来打通开发区产业链淤点堵点,激发整体效应,提升制度张力,全方位推进产业链提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
天目圆桌会现场 记者 施雄风/摄
用金融支持产业链“强链补链”
在本次圆桌会上,来自浙江省商务厅开发区处以及金融行业、杭州市部分开发区的嘉宾围绕“金融助力开发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打造产业链”展开热烈讨论,朱军对嘉宾讨论的内容作了总结点评。
朱军表示,长三角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而开发区是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欣慰的是,金融作为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金融机构已经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体制机制、机构设置、产品研发等方面做出调整。
今年4月,浙江省商务厅和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促进产业链资金链畅通的通知》,希望银企共创,推动一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平台。今年8月,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总部在上海成立,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动者,创新转型的实践者、绿色金融服务的先行者。此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在去年发布《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人保财险去年也在上海设立了科技分公司。
“希望与会金融机构能携手浙江开发区,帮助浙江开发区产业链‘强链补链’,帮助浙江企业在长三角地区获得高质量发展。”朱军说。
4月2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举行“示范区金融16条”专场新闻通气会,正式发布《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简称:“16条”)
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后的马云,似乎更忙了。近段时间,闲不下来的马云开始云游四海,天目新闻根据公开报道梳理,整个5月,马云至少走访了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的衢州、湖州、杭州千岛湖、黄山、景德镇等地,考察、合作、交流。据了解,马云此行主要考察了这条鱼背后的千岛湖模式。5月24日至25日,马云一行来到湖州,先后到南浔、德清、安吉等地考察,实地感受湖州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考察中,马云一行走走停停、凝神谛听,深刻领略了湖州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和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的独特魅力,为湖州秀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点赞。